首页 > 文章 > 骨科 >

骨折后为何骨质疏松风险增高?探秘身体的变化与保健对策

作者: 全国名中医 提示: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,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

  骨折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,不论是因运动、摔倒还是其他原因引发的骨折,都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。研究发现,骨折后,部分患者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现象,这不仅影响康复,还可能增加再次骨折的风险。本文将探讨骨折后骨质疏松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。

  首先,骨折的发生往往意味着骨骼受到了严重的损伤。骨骼的强度和结构在受伤后都会受到影响,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,骨裂或骨折之后,骨骼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弱,导致骨密度逐渐降低。经过骨折的部位,虽然经过治疗能够愈合,但其骨质不会像原来一样坚固,尤其是在缺乏有效的营养和运动支持的情况下,骨质疏松的危险性会显著增高。

  其次,伤后的活动受限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。骨折后,患者往往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休息和康复,尤其是在骨折愈合期间,局部甚至全身的活动都会减少。根据中医理论,活动不足便导致“气血不畅”,从而影响骨骼的营养供应。与此同时,缺乏负荷的锻炼会减少骨骼的应力刺激,进一步减缓骨形成,导致骨质变得脆弱。

  此外,中医认为,肾藏精,是形成骨骼和维持骨质的重要因素。肾气虚弱或者肾阴不足,都可能导致骨质的流失和骨骼的脆弱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的肾功能逐渐衰退,再加上骨折后的易发性,加重了骨质疏松的风险。因此,适当的肾脏保健,增强身体的整体机能,对于防治骨质疏松是至关重要的。

  面对骨折后骨质疏松的风险,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保健措施显得尤为重要。首先,注意均衡的营养摄入,多补充钙、维生素D等有助于骨骼健康的营养物质。开展适度的锻炼,如太极、散步和拉伸等,有助于增强骨骼的密度和韧性,促进血液循环,改善骨骼的营养供给。

  此外,积极的心理状态也有助于促进骨折后的康复和骨质健康,保持乐观的心态,增强身体的抵抗力,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的可能性。通过合理的方式来预防和治理骨质疏松,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骨骼健康,降低骨折的发生率,提升生活质量。

相关文章推荐

最新文章